问:老师好,末学有个问题,念佛人用不用去关心社会上的事?
答:阿弥陀佛!师兄的问题对修行人很有启发。离开了人民大众,哪里来的佛呢?离开了对大众苦难的承担和解脱,哪里来的菩萨道呢?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若人人关心社会,爱护国家,人间就可以成为极乐净土呀!相反人人只关心自己的眼前利益,别人的死活都不去关注、关心,一句公道的话,也不肯说,这个社会就变成了人间地狱。自谓学佛却心门紧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哪里还有丝毫的慈悲和饶益呢?把佛法真理当成迷信去宣传,就只能关心自己;把佛法当成科学、真理去践行,就时时处处离不开对一切众生的关心。
问:您讲的有道理,受教。末学还有一个问题,先自利还是先利他?
答:站在诸佛菩萨的立场上,人我一体的话,自他无二无别。站在自己的角度,人是人、我是我。还是那句话,心性不同,认识和理解就不一样。自己未度,已能度他,这是菩萨的境界。何以故?心中无我故!若是心中我执炽盛,自己还是糊涂蛋,却忙着给别人破执解缚,这是自谓行持,岂知造孽。伟大的人类导师释迦牟尼佛,揭示宇宙人生真相的意义,就在于提升人类的灵觉之性,人类生命的最高价值和最高意义,只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开启我们的心门,无相之门也叫佛门,流露出自他不二、人我一体的般若智慧,饶益更多的大众。通过自己觉悟呈现出来的言行,引领更多的人民一道走上觉悟的大路。这也叫普贤行,就是面对同一件事,不是自己的错,也能拿过来惭愧、忏悔、拔根、转念、发心、发愿,这是人我一体的自利利他,回归本然真心时,根本就不分前后。说先说后,都是勉强立的虚名。
我们本应该把众生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要放在第一位,这是对大根性菩萨种性讲的,让实现这个愿望当成生命中的头等大事。诸佛诸世一大事因缘,也就是成就这个头等大事。二乘人理解不了这一点,三乘人心中不清净更理解不了这个了,身在人道,心在恶道者,更加不能理解这个真谛,也根本不相信还有这个境界存在。
特别是排斥平等、不喜欢自他不二真理的人,也就无从谈起认识和把握这些大事了。认我实有、认假为真的人们,心中有四种颠倒,所以,才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别人的利益都放在脚底下,永远也想不起别人。位置摆错了,业力轮回就注定了,其人生就有了吃不完的苦。
问:老师怎么看待苦、乐?
答:凡夫见二,智者了达,不二之性,即是佛性。这话是六祖大师讲的。人们害怕苦,就想多挣钱、多出名,为了达到不苦的目的,不择手段,伤天害理、侵人害物,这样的人生几十年下来,再怎么有钱、有名,也离不开苦;再怎么有知识、有学历、有地位,也创造不了人类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凡夫不知苦,佛说世间苦。智者能通达,执着既是苦。修行舍贪欲,贪爱必生苦。小乘初知苦,放逸如猛虎,约束身心静,守戒不生苦。二乘多自了,自了更增苦。侥幸躲今生,岂知“我”即苦。菩萨心如海,真心能化苦。处处无所着,华严般若土。凡夫心狭隘,以苦想舍苦。苦亦无尽头,何日吃尽苦?人生几十年,业力逼迫苦。跳出三界外,全凭莲花母。以苦舍苦愚,净心念佛祖。苦乐是二法,一道是法乳。
凡夫的立场、观点、思维方式,无不是苦,因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是老子天下第一的“我”字当头,所有的好都想弄到自己身上,所有的利益都想弄到自己的身上。这样的人生可以说,每时每刻都是灾难丛生的苦旅。若为了众生得到解脱,吃尽千辛万苦在所不辞,这叫大丈夫;若是无力改变现况而不得不吃尽苦头,那叫受报。什么时候面对千差万别的事物,没有苦乐的想法、看法了,就从苦乐的束缚中解脱了。
问:感恩老师,慈悲开示,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