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请转法轮
请:就是祈请的意思;转:是转动的意思;法:是指“成正等觉”的究竟了义的方法,即一切发心菩萨,成就的方法。轮:用圆满的车轮比喻,没有障碍,但能够前进。劝请一切诸佛正法轮无有穷尽。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了一切众生得到真实利益,不堕恶趣,菩萨悉能劝请诸佛,开示觉悟成佛的方法。二是世尊住世讲法通常都会有上首菩萨提出种种疑问,世尊为一切众生作答。
为什么一定要有菩萨来请法发问呢?这就是应机的问题,也是善护众生的慈悲,现代心理学,也有这样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就是不问、不答;不求、不助。随缘应机是慈悲更是智慧,比如:当众生迷于吃肉饱口福不思出离时,你去大讲因果,吃八两还半斤,就是恶说因果,也会断人慧命的。凡夫心里只有自己眼前的一点儿寸利,不顾身后无底深坑,菩萨看到这些危险,慈悲不愿众生遭受苦报,为了启发众生觉悟,就会主动向佛请法,这也叫善问,是解脱的善因。
世尊反复讲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就会用种种比喻,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真理,比如:释迦佛祖成道后,为五比丘开讲四谛法,先后讲了三次,这也是转法轮。每次讲的内容一致“文词是一,而义别异”,就因为听法的人心量变化了,所以要往更深处引,佛性深入大海,一般众生不是一下子就能了知的,但最终是帮助众生成佛。同理:《法华经》中后十四品,世尊讲常不轻菩萨、妙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药王菩萨、妙庄严菩萨、普贤菩萨等等菩萨摩诃萨的事迹,就是反复开示“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个成就根本的。所以普贤菩萨所发的这个大愿——请转法轮,目的就是让我们佛弟子,明白应该站在什么立场上、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成就无上菩提。
我们一定要记住:以清净身口意,祈请诸佛转正法轮,这才是行普贤行,很多人经常祈请的是些什么问题呢?多数是与修行本身没有关系的问题,要知道问问题本身,也是种善种子,但要为觉悟众生而问,不是闲聊,不是请佛菩萨做自己顾问、当自己的军师。
七、请佛住世
请:是祈请,含表恭敬真诚的意思;佛:一是指诸佛如来,二是指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及一切善知识。住世:就是住于世间的意思。普贤菩萨在这一大愿的开示中,明白告诉我们此愿乃是“为利乐一切众生”的缘故,当然这里彰显出普贤菩萨,多么宽阔的胸怀,这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的本怀是完全一致的。请佛菩萨即善知识常住世间,并愿意追随学习,那么这一方的众生都会得到利益,这是真实不虚的。能够生生世世以清净的身语意,为一切众生而请佛住世,真是不思议的功德。悟到得到!!!
八、常随佛学
常:持之以恒为常;随:是跟随的意思;佛学:是学佛的意思。不要小看这四个字,后面有真实义的,心量不同的人,或者根性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解释“一切众生皆是佛”所以要学习一切众生的善。如果这是方便说,也无可厚非了。但既然是学习普贤菩萨的行愿,最好还是听听普贤菩萨怎么说的为好,以免自迷迷人。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由此可知:普贤菩萨是随诸佛如来学习。世尊在不同法会上,示现不同的身相为众生开演正法的,讲《法华经》时,现释迦摩尼百千万亿化身佛;讲《华严经》时,现毗卢遮那清净的法身佛。从初发心到成就,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宗旨。为什么一定是随佛学,而不是随凡夫、众生学,因为只有随佛学,才能成就正等觉,只有正等觉,才是净化人心的。随学魔说(污染人心),即为魔眷属,随学佛说(清净无染),才是佛弟子。这一点上,无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