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马老师您好!看透事情的真相,为法身;这样理解可以吗 ?
答:不对。法身是无相的,了知一切相不可得,无相无不相,法身是真空妙有真实存在,但不能眼睛看,不能思维想,只可以神会、契入、意会,了了知其你来问我,是你的心,我来回答,也是我的心,我们虽然没有见面,但彼此了知要问要答,并且能够理解,这就是法身的妙用。看透事情的真相,即没有了所看的事物,也没有了能看事物的自我时,当下的一念清净无染,才可以说即是法身。
问:法身不可以肉眼看到吗?
答:与肉眼相对的是色身,不是法身。大德说过“只为法身修,不为色身求”其真实义就是在心地上用功,用佛心才可以成佛,心中贪嗔痴不除,即是迷心,迷心修万年也不能成佛。
问:这样看来修行里,还是在色身上用功的多,修福的多。
答: 修福没有用,不能抵生死,无常来的时候,有多少福也没有用,世上的人,福大、胆子大、造业也大,修多少福,也就多造点业而已,解脱才是大事。
问: 最近时间充分,在家就看师父法宝,《达摩血脉论》、《六祖坛经》。这几本书来回看,每看一次感觉都不一样。真的理解了师父为啥让我们至少看五十遍了。其实是落实一点,明理多一点;明理一点,落实起来就轻松一点。和佛友交流的时候,看到有人为说那些名词而说,并不是心里真明白。
答: 你能这样用功就很好,学习的目的还是要去落实,不是嘴上落实,一定是从心里过关。等到有了一定境界,定力大一些,对人对己的智慧也多一些了,深入经藏也不是过错,师父从来没有不让弟子们读经典,只是对那些刚入佛门,心性还定不住的居士,让大家从改脾气入手,从做个善男子、善女人入手,因为一肚子的自私自利也读不懂大乘经典。你要知道,万法唯一心,仅且立虚名。立那些名词的目的还是接引不同心性的众生。名词本身没有过错,过错在于我们说的时候,能不能与佛菩萨的心相如为一,为一的时候,词就是心。没有佛菩萨的心,嘴上讲的名词,就是障蔽明见心性的挂碍。元音老人说过:能够上品上生的人,都必须要深入经藏。
问:怎么才算抓住根本修呢?
答:人事物的表相是千变万化的,因一变,缘就变;缘一变,因也变;因变、果也变;果变、因缘也会变;就这么变来变去的,你想从中把握自己的命运,你也把握不住呀,只能心随境转,境好一些就骄狂,境坏一些就抱怨,果上种因,因上增缘,缘聚果熟,如此于是永远也跳不因果相续了。人一旦知道,一切人事物都是幻化出来的假相,根本没有真实可言,那还指望别人能怎么样吗?看透一切都指不上,好坏都是自己造下的,就不指望别人了,也不会抱怨别人了。真明此理,遇到一切人事物时,不思善、不思恶,心如止水,以般若智慧观照一切。从有觉有照,到觉悟所觉、照无所照,一切湛然,就是抓住根本修。
问:那一切人事物的真相是什么呢?
答;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怎么造,就怎么受。不想受了,就不要再造、再纠缠了,造作、攀缘的心没有了,罪就没有了。心本来没有,住相生心,心造出来了,就要由心来承受。有的学佛人比不学佛的人造作、攀缘的更厉害,所以修歪了,更可怕。
问:嗯,看不透太心苦了,就会没完没了的抱怨。昨晚还埋怨老公不懂得关心我,还委屈呢。还有就是孩子不专心学习,经常爱撒慌。怨孩子,心里难受、生气。这回知道照镜子了,是自己没有慈悲心,是自己做事不专心,而且想达到自己目的时,经常会撒个小谎,才造成的,忏悔啊,惭愧啊。师父说的落实也能体会了,就是一点一点改掉自己所有的毛病,是凡遇到的问题也都是自己身上的问题,师父那句根本修也理解了就是从自心上去改,誓不再造,外边的人才能改,正人先正己啊。
答:阿弥陀佛!进步不小,可喜可贺!造业的是心,受报难过的也是心,最后要解脱的也是心。下一步就要明白能造的那个心,和解脱的那个心是一个,着相是心,离相是觉,外不着相、内不生心,见了了分明的灵觉之性,从来不生,也从来不会灭,就是见佛、就是见到自性、就是法身,就是自性阿弥陀佛。这个见不是肉眼见,也不是凭空观想出来的,真实不虚存在,只是迷人不知、不见,若能回光返照,即可神会认领了。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在《坛经》中说: 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百千亿化身,汝之行也”
六祖大师的教导,也是金口玉言,要好好理解,不用再敷演生义,为人民服务在共产党来说这是党性,在佛教来说这是佛性。全心全意,就不是三心二意,也不是交换、索取,而是一个心眼为人民奉献自己。心里真的这样想,行动上真的这样做,那个自然而然的言行就是饶益一切人民的般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