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口常开居士(马老师)

QQ 1819547340

安心(吉吉) 

QQ 46382004

如是:QQ 3982541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上卷/慧律法师主讲(一)

发布人:admin 发布日期:2014-3-30 20:41:44 浏览次数:1830

     慧律法师讲

    第一集

    顿悟,也就是在极短的时间,悟到我们清净的本性。若是悟到我们清净的本性,你就入道了。这个道,道一定要有本性的功夫。简单来说,修行不能以意识心修行,修行一定要用本性修行。虽然师父一直鼓励每一个人要认真念佛,而我们若是能以清净心、本性去念佛,那么一刹那之间,就能完成我们的佛道,一刹那之间,就能完成我们往生净土的资粮。【要门】就是很简单、最重要的,文字很少,很简单,不会啰嗦。入道要门论,【论】就是问答,问答叫做论,一问一答叫做论。卷上。
    【慧海禅师著。稽首和南。】稽,这个不是念ㄐ一,这个念稽(ㄑ一ˇ),跟旗山的旗的音是一样的。稽首和南,和南就是合掌。也就是说顶礼起身之后又合掌,表示很恭敬的意思。我们在看布袋戏的时候,遇到先觉的时候,就会说:稽首、稽首。然后他就会回答你:顿首、顿首。
    【十方诸佛。】因为诸佛有无量无边,所以称为十方。十方诸佛
    【诸大菩萨众。】现在就是要先迎请了。
    【弟子今作此论。】现在我要来作这部《顿悟入道要门论》,作这本论,
    【恐不会圣心。】【不会】就是不能合,符合,就是说我作这部论,恐怕我所说的道理,不能契合圣人的心,不合,不会就是不合,与圣人的心合不起来,不契合,不会圣心。假使说我作这部论,恐怕不合圣人的心。那么
    【愿赐忏悔。】我愿求忏悔。假使我作的这部论,不契合圣人的心,那么我愿意忏悔,让我有机会。【赐】就是慈悲给与机会。愿慈悲赐给我有忏悔的机会。
    【若会圣理。尽将回施一切有情。】若是有契合,若是能够契合圣人的心讲出来的道理。圣人讲出来的道理称为圣理。那么全都回施,回向布施称为回施,表示不自私的意思。所做的功德都不自私,回施一切有情,回向布施给一切有情。有情就是指我们众生。简单来说,祖师作这部论,不是为了名、为了利,也不是为了自私,全是为了什么呢?全是为了一切众生,一切有情就是指一切从生。简单来说,祖师大德没有一个是自私的,自私的人当不起高僧大德,不够资格当高僧大德。悲天悯人,牺牲自我,才够资格做诸佛菩萨、高僧大德。
    【愿于来世。尽得成佛。】希望一切众生,将来,来世就是将来,都能够成佛作祖。
    【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应该修什么法,才能让我们很快就解脱呢?
    【答:唯有顿悟一门。】只有顿悟一门
    【即得解脱。】修学佛法,你若是会修顿悟一门,在刹那之间与佛性相应,当下你就解脱。
    【云何为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刹那间你就能够去除妄想。
    【悟者。悟无所得。】这句要划红线起来。【顿悟】的意思,要划红线。这句太好了。顿、悟,也就是说你在刹那之间,你就能够去除妄想。悟,悟无所得。无所得的意思就是他并没有得到什么法,无有法可得,说法者无法可说,听法者无法可听,求法者无法可求。简单来说,究竟涅槃无所得。悟到无所得就是一法不立,一法不立就是赤裸裸,一丝不挂,一丝不挂就是一尘不染。其实一丝不挂、一尘不染,这都是佛教的名词,只是后人都用来形容为不雅观的意思。
    【问:从何而修?答:从根本修。】注意听哦。根本是对枝末讲的。意思是说,凡夫不会修行,都修到枝末上。根本的意思就是说,这样才能彻底的成佛作祖。而我们在修行都是修什么呢?修这个枝末,枝枝末末的,不能成佛。譬如说我们布施,我们就会想要得到别人的回馈。虽然是修善,但是这个不能成佛。或是说念佛,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又执着,就是因为他没有从根本修,他虽然有在修行,但是从枝末下手。所谓【根本】是藉着树木,以树木来比喻,树木若是有根,你找到树的根,你就找到一切了。树木若是无根,那么这棵树根本就不能活。修行若是从根本修佛性在刹那之间就能开发出来。第四页。
    【云何从根本修?什么是由根本修呢?答:心为根本。云何知心为根本?】我们怎么知道心是我们的根本呢?修行就是在修心,禅宗说:即心即佛。
    【答: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来,划起来,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我们的心若是起心动念出来,那么种种的法就一直产生。心生,有分成微细的生以及粗重的生。微细,譬如说我们的微细无明,由微细无明产生的念头,我们无法觉察,那就要菩萨的境界才能觉察。譬如说我们晚上睡觉时的意识,凡夫是绝对不能了解的,迷迷糊糊的,那么妄想一直出来,我们是无法觉察的,这是微细的东西。那么粗糙的话呢,譬如说我们的六根、六尘、六识,接触外境,你起心动念,你就会增加一层的执着,因为执着,你就会建立一切法。诸佛、诸大菩萨都无有法可立,为什么会立一切法?因为你有执着,不是透过清净心,所以你就法法对立。简单来说,你这个心若是往好的一面想,天底下完全没有什么事,天下本无事。可是你这个心要是往坏的方面想,那么事情就多了。所以心生即种种法生,就是说我们的念头若是加上一层的执着,这个天地万物好像变成很真实性的东西,错认真实性的东西就是因为妄想、因为执着,所以心生则种种法生。那么心灭则种种法灭。如果没有了这些妄想呢?那么就没有种种的法。所以这个法就是建立在执着。所以我们若是达到佛性开发时,我们就了解无有法可生,亦无有法可灭,本自不生,今亦不灭。所以心灭即种种法灭。简单来说,心生与心灭,都是凡夫对立性的形容,在佛性来说,生当下就是无生,灭也无所去。因为本来就没有生灭这种东西。所以
    【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这个要划起来。《维摩诘经》说,你若是想往生净土,当净其心。所以我跟诸位讲过许多开示,重复的讲过许多法,跟诸位讲得很清楚。我们现在在生活当中,你要常常这样想:我这个时候若是继续执着,我想往生清净国土就没有希望。因为欲生清净的国土,必须心先清净,而想要心清净,必须先学无所着。譬如说我们遇到任何事情,我们不能忍辱,那么我们临命终时,这些冤亲、鬼神、债主都来,因为你不能忍辱,你临命终时,你会起心动念啊,他现出的境界,无论是要令你生气,或是要迷惑你的,你会控制不住,因为平时忍辱的功夫不够,所以一刹那之间,他就继续去转世了。所以你现在就要这样想:我现在若是控制不住这个念头,我会继续六道轮回,这是很可怕的事。所以宁可欢喜心、忍辱心,就是不要起心动念。你想做圣人,要先学忍辱,要先学放下。因为我们想进入清净的国土,一定要把自己升华到无相。你要进入清净的国土,要先进入到无相,样样都好,要做到这样,达到空性的境界。而拜神道教的人就没有办法。拜神道教的人,他没有空性的观念,拜神道教的人,他绝对无法完成佛道。以为我度一个人就有多少功德,拉两个人进来,就有多少功德,我缴多少钱,我就能当经理,地狱有除名,天堂有挂名。在我们佛教所说的,这也是对立性、执着的东西。心若是清净,你自自然然就进入清净的国土。就像分班依能力一样,像能力分班一样,这个学生的能力不到这个程度,你自然就不能进入A班,而他若是有能力,你不让他进入A班,也不可能,因为老师很欣赏他。这个资料档案一输进去,只要一瞬间,答案就全出来了,各种水准、阶段,答案就全出来了。各阶层的思想不一样,只要一下子,电脑就处理得清清楚楚了。从我们人一直到佛界,有无量层次众生的境界。唯有一种境界能够完成佛道,能够直接进入佛的境界,就是要无相,无相、无所求,无一法可得,一切法不受。你想进入最高的境界,你不能修无相法的话,那就免谈了。动念即乖,更别说想成佛了。你做一些善事,顶多能上天堂看仙女跳舞而已,像是贵妃醉酒,拿着一支像是卖碗稞的很长的东西,就像仙女一样。我小时候去看电影,看了一部【七仙女】。我上次有跟你们说过,看过之后就很羡慕天堂,因为天上都是美女,那时候也还不懂佛法,现在就算玉皇大帝来向我顶礼:慧律法师,我请你去天堂。黄金铺地要接我去天堂。对不起,那不是我想去的地方。我情愿跪在佛陀面前求下品下生。下品下生哦,我的要求也不算太多,我就是只求往生。佛陀说:你功行不足,你度的众生太少了,赐你下品下生。也好啦、也好啦,这样就很好了。只要能够往生就好了,不然还想怎么样。我可能是不只这一品啦,真是这样的话,能交代得过去吗?下品下生是五逆十恶罪之人往生的,我又没有造这么严重的罪业,吓死人了。所以说我们人一定要肯定这个观念。因此我们要完成佛道并不是很困难,若是到了天堂想再往生,那就难了。到了天堂说想要修行,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不用说天堂的环境,就说现在的青少年,我们现在这个娑婆世界,只是用几块木板钉成KTV、MTV,就让人流连忘返了,光是一个卡拉OK就迷死了多少年轻人,光是一个舞厅、咖啡厅,就害了多少年轻人死在这个三叉路口上面,他又怎么会想到说:我要修行上天堂呢?不用说天堂那种环境,来说我们现在的人,能够自拔的就没有几个了。像那些赌博的人,你沉迷下去这个赌博,有几个能脱身的?那还不算严重,沉迷在感情上的东西,有几个人能脱离出来?不要说是仙女,仙女是不用排泄的,因为她没有人一般的身体,她有色身,仙女的衣服,她身上穿的衣服,是一钱的二百分之一,只有一点点、一点点,只有几铢、几铢,可说是完全没有重量的,以光影现为主啊。那么你想想看天人的美到什么程度,仙女是不会长痘子的,笑死人了,她没有身体,那还会长什么痘子呢?有一次佛陀在讲经,有一个天人来到会场,那些在家人很惊叹,那些证阿罗汉果的比丘都晓得,可是那些没有证果的人,大家就一直盯着她看:哇,这个人怎么这么漂亮,这个天人怎么会这么漂亮?佛陀告诉大家:这是天上已经快往生的老女人,老查某(台语)。也就是说天上已经快往生的老女人,她的美还胜过我们凡间女人几百倍,那么你想想看,这怎么可能受得了?我们在娑婆世间,长满痘子的女人,男人就为之神魂颠倒了,大大小小的痘子布满脸上,长相差强人意的,男人就意乱情迷了,哪还需要讲到天人?到天上是必死无疑的,有哪一个能够修行?那是绝对没办法的。所以一定不能求生天堂,求生天堂还是继续六道轮回,所以要修无相法。修无相法要怎么修呢?你若是功夫到家,当然就来去自如,任运自在。但是功夫不够的话,你就要观照,你看到美女,你内心就想:我这一念一动,继续喜欢她、执着她,就是六道生死,脱离不了,继续六道轮回。看到事情放不下,你自己就想:你就是六道生死的众生,你就无法完成佛道,你现在不能忍辱,那你临命终时冤亲债主现前,你更不能忍辱。他会打你、揍你,会引诱你啊,所以我们现在要这样想:碰到什么事情,我现在不忍辱,临命终怎么办呢?临命终时,刹那间浮现一个念头,嗔恨心一起来,堕三途。所以对现在的念头要好好的控制。下面,所以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说我们能够控制念头,安住在固定的地方,你什么事情就好办了。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精神集中。你只要精神集中,愿力强,你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所以说,制心一处。你将这个心收摄回来,好好的安住在固定的地方,安住于佛道,无事不办。愿力,有愿必成。
    【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这句话太好了!圣人求心不求佛。圣人,就是觉悟的人、解脱的人。求心,为什么呢?一切起心动念都由我们的心起,他不必求佛陀。而我们现在是一直求佛:佛陀啊,你要保佑我啊。可是他自己不肯保佑自己。怎么说呢?老是跟左邻右舍吵架,他自己不肯保佑他自己。我们现在一直想求佛陀保佑,但是我们的修养很差啊,走到哪里总是得罪别人,到哪里都有仇人。他也一样在拜佛,但是他不了解:我的心就是佛,我应该反求我自己,我做人的修养要做好,我应该跟左邻右舍和睦相处,我对人讲话要客气一些,要更有礼貌。这个心若是降伏,不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认为自己很平凡,这个心就渐渐接近悟,那么这悟,你若是有这种修养,诚于中,形于外,你内心若是虔诚,有慈悲、有智慧,你表现于外在的,就是非常有修养,解脱自在的人。所以你应该求你的心,不求佛。否则我们整天都在拜佛也没有作用。没有作用啊,为什么?你不肯反求你自己啊。在台北,有一个女众,是个女众哦,她对神佛也分不清楚,但是你若叫她造桥铺路,绝对没有第二句话,神明叫她出多少,她就一定出多少。太子爷下降指示:你要买一张供桌。她马上就把钱拿出来了,但是对父母亲很不孝顺,很不孝。她母亲对她是又气又恨,钱完全由她一手控制,绝对不会给先生多余的钱,先生要跟她拿钱,不必须三百、五百元分次的拿,把钱控制住,控制得死死的。她所到之处,人家都不欢迎,可是她拜神拜得很虔诚,也拜观世音。只知道一直拜、一直拜,可是跟别人都合不来。求心,圣人所求的跟凡夫就不同。愚痴人就不一样了,只求佛不求心,他不知道他的心就是佛,他一直求佛陀保佑他,可是他自己不肯保佑他自己。你既要杀人,也要放火、掳人勒索、抢劫、强暴、欺骗别人,你想想看,像这样子,你求佛陀能够解决事情吗?不求心,心就是我们自己的意思。简单来说,圣人求自己不求佛,愚痴人求佛,不求自己的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有智慧的人,都会注意调伏他这个心,整天都在注意他的起心动念:我这种念头对不对?我有没有伤害到众生?圣人调心,不调他的身。不调身不是说不注重他的身体,其实身体是身安而后道隆,身体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他的意思就是说,跟外道不一样。外道一天到晚就是练气功,把这个身体调理得红光满面,但是他的心没有调伏,妄想一大堆。所以说智人调心不调身,而愚痴的人是调这个身体不调这个心。这个世间人也是这样,身子弱就开始吃补药,就开始注意身体。身体健康当然是很好,但是不调心。其实也不能说世人只会调身不调心,我们现今的人,若是没有遇到佛法,全世界的人,根本没有一个人有办法知道何谓调心。举一个例子来说,你想想看,我们人今天要是没有遇到佛法,他除了唱歌,除了跳舞、吃饭,除了看电视节目,不然就是去一些乐园玩,悟智乐园、亚哥花园、【十族】文化村,就只能四处去走走逛逛,不然你看他还能做什么?他这个身体若是没有到处去逛逛,他会很痛苦,逛久了之后回家又很累,心情依旧不好,会烦闷,情绪是会感染的,就要浪费卫生纸擦眼泪,不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要叫他调心,他也不知道要如何调伏,所以他就去看一些闹剧,猪哥亮秀啦,不然就是看阳帆男扮女装,或者是看黄牛,都是男扮女装,那真是丑得很彻底。就是看一些表演,不然就不晓得要做什么。看久了之后又觉得很疲乏。所以他们的心就是寄望在这个欲望当中,凡夫的心就是寄望在欲望当中,像我小时候一样。小时候就是到处去看新鲜事,我姊夫有一次要去台北的丽声歌厅,要带我一起去,我就好高兴,因为小孩子爱玩嘛,听到要去就很高兴,可以去歌厅了,可以去歌厅了!我就跟着大人来到歌厅,一张票也不晓得要几十元,那时候一张票不晓得是六十元还是多少,二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不晓得几岁,好像才读小学几年级。我就跟去了,跟着大人到歌厅。到了那里,挤满了好多好多客人,我又很矮,根本看不到我,也不知道方向,然后就跟进去了,进去之后一片黑漆漆的,31:41只看到前方有一座舞台。入座后,椅子后面有一个杯架,还放着一杯茶,比较有钱的人,就坐在楼下前排,比较没有钱的人,像我们这些比较穷的人,只能买后座的票,就坐在后面。那时一张票不知道是几十元。小孩子很好奇,我就开始看了:嗯?那有什么什么特别的?不过就是看到一个个歌星一直上台唱歌嘛,就是谢雷、张琪,不然就是康弘的表演,其他还有眯眯眼阿兰丽,就是唱一些歌曲,就是这样子而已,或者是变一些魔术,变来变去的,都是差不多的节目。看完之后还要一路挤出来,好不容易挤出来之后,突然又觉得肚子饿了,一群人就商量好,相邀去圆环,做什么呢?吃火锅啊,然后再去吃蚵仔煎,结果吃得太饱,拉肚子了。这一天就结束了,内心就开始又感觉到很空虚,很空虚。所以我还是个十岁的孩子时,我就一直在想:我们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人生从何来,死往何去?难道这样就是人生吗?难道这个叫做人生吗?一直吃,一直看电影,一直跳舞,有一天也会面临死亡啊,可是一直找不到答案。所以愚人也没有办法说,不得不称呼他没有办法。为什么?因为他没有遇到佛法,他没有办法觉悟啊,没有碰到佛法,也一定是跟师父师父一样,不外乎是看看电影,过年的时候就去赌博,不然就是交女朋友,或是拼命读书、或是一直做事业,然后事业愈大业就愈大。就只能这样,然后一直到死。而我何期幸运听到佛法。所以这个调身,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他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他只有把这个身体练得很强壮。讲到锻练身体,你们这些女众,千万不要让你的女儿去练健美,那真是不能看,我对这个实在是很讨厌。女人的线条本来是很好看的,她就故意去把肌肉练得硬梆梆的,那真的是……到底是哪一点漂亮?女众有她天生自然的美感,这样不是比较好看吗?偏偏要去把肌肉练得硬梆梆的,伸出一条腿展现肌肉时,我的天啊!这到底是哪一点漂亮?不晓得女人为什么要练健美,要是说男人练健美,那稍微能入眼。而在日本是学相扑,穿着一条吊带裤带,那天我看到报纸上报导,有一个相扑选手这么胖,娶了一个瘦巴巴的妻子。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日本这一则消息。喔~那要是夜里睡觉时转个身,不小心被他压到了,明天就要马上急救了,明天就要助念了:阿弥陀佛……睡觉翻个身就被他压死了。不晓得为什么要嫁给那么胖的人?那些选手是怎么练的呢?听说一天要吃一大锅饭。我看差不多要用讲堂五十人份的锅子煮一大锅。所以我说我们人若是没有听到佛法,他就会想东想西的,念头就一直转个不停。所以今天不论我们有多贫穷,不论我们的家境有多差,我们今天冷静的来听到这个世间的真理,一切都很知足,我不缺乏什么。
    【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我们的罪从哪里来的呢?从起心动念。你今天会杀人、放火,会掳人勒索、会强暴女众、会欺诈、拐骗别人,从哪里来的呢?一定是你的心先想到这方面的事。我要去欺诈别人,我就是已经先存有这种欺骗人的心,那么才会产生欺诈的行为。所以罪也是由我们的心来的。还从心灭。我们要修行,知道你的罪由心来,你若是无相,妄想顿除,就没有妄想了。
    【故知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知道善与恶这一切都是由我们的心产生。
    【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若是不了解这种道理,这样就【虚费功劳】。功劳的意思就是吃苦啦。就是虚费,枉费你在吃苦。这个功劳不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功劳,这个功劳就是说你很用功,结果白费,也就是白费修行了。若不达此理就是说,你若是不了解心是解脱的根本。因为你想求解脱,要先了解根本,你若是不了解这个心就是我们的根本,那么你不了解这个道理,不管你如何用功都是浪费,虚费功劳。
    【于外相求。无有是处。】你执着外相。欲求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可能,无有是处就是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禅门经云:】下面划起来。
    【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顷。即证菩提。】这一段要划起来。太好了!这个写得实在太好了!就是说你想修行,对外相求,把笔拿起来,什么叫外相求?执着于外,名外相求。执着于这个相,他不了解唯心所造,他执着于外在的,希望别人对他好啊,希望我有钱啊,希望我有名,希望别人给我快乐啊,希望释迦牟尼佛给我开示啊。他不懂得自己回光返照,你就是佛啊,你当下就是佛,你有无量的智慧,你为什么不会运用?你不是穷人,你是一个富有的人。我们学佛的人,每一个人的心中就是佛,每一个人的心中,就是无量智慧的仓库,要将它打开,运用它。每一个人都是世间最富有的人。你若是于外相求,求就是执着,你若是执着外相,虽然经过累生累劫,那么终不能成,你就不可能成道。哪一种情形叫做外相求呢?注意,有得失的观念、有善恶的观念,注意听,外相求就是二元强烈对立存在,永远牢不可破,叫做外相求。就是说有得失的观念,强烈的善恶观念,强烈的大小,强烈的贫富观念。强烈的二元,执着于强烈的二元观念,不能完成融通理事,不能理事圆融,这叫做外相求。希望别人给我们快乐,希望得到更多的东西,失去的时候就一直伤心,得到的时候就一直欢喜;那个人比较大,这个人比较小;那个是总统,这个是乞丐。这样就不可能成佛,不可能成佛。于内觉观,你在你的念头中,一觉悟,一观察,如一念顷,刹那之间,你马上证得菩提,刹那之间,你马上证悟到我们的本性。底下,第五页第四行下面。
    【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就是说以什么法来修呢?
    【答:惟坐禅。】尤其要注意的,这个【坐】不是行住坐卧的坐,这个坐跟我们的坐是完全不一样,我们一般所说的是身体的坐,这里的坐禅是内心坚固,没有不定。就是说内心永远在这个真如里面,叫做坐。坐见本性叫做坐。跟我们所说的行住【坐】卧不一样。所以在这里的坐禅,你若是解释说:我有坐在那边参禅。完全错误。坐的意思就是内心有所悟,悟而如如不动,这个叫做真坐,无相叫做真坐,这个要注意。答:惟坐禅。
    【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
    【要即禅定。】里面的【要】:最重要的就是禅定。
    【若无禅定。念想喧动。】也就是吵杂啦。
    【坏其善根。】坏其本性的这个善根,妄想太多,善根影现不出来。
    【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什么是禅?什么是定?把笔拿起来,要划。
    【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这个跟一般所说的禅定,正好是一百八十度的不同。一般所说的禅定,就是我去打坐,修数息观啊,修不净观啊,慢慢的去除妄想,但是他不是这样说。妄想、妄念不生,这就是叫做禅。坐见本性,这叫做定。所谓坐见本性,不是端坐着见到本性,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坐见本性的意思,也就是悟到本性的意思。这个【坐】不是行住坐卧的坐,是由身相来解释心的定,由外相坐着不动。这个就是由坐的身相,去形容内心的就是不动的那种情形,而又见到了本性。
    【本性者。是汝无生心。】是你无妄想的那一念心。
    【定者。对境无心。】面对境界要如何呢?
    【八风不动。】八风的【风】字是一种比喻,会影响你内心里面的定的,统统叫做风。风若是吹来,水就会波动。我们无明的风,境界的风若是吹来,我们的心就会动摇。这个世间的人,没有几个能够冲破这几关。
    【八风者。】是哪八项呢?
    【利。】利就是我们很有钱的时候,或是碰到金钱上的诱惑,那么我们就很难冲破这些东西。事实上也是这样,金钱是世间大众都喜爱的。
    【衰。】这个衰是属于坏的一方面。衰就是对利来说的反面,对利来讲它是反面。像是说没有钱啦。这衰,凡是不好的统统叫做衰,这个衰没有一个固定的东西来形容。譬如说我们很穷,或是生了很重的病,或是说我们没有地位,我们是人家的婢女,或是说我们很下贱,或是说五官不正。这个都可以称做衰,不好的统统叫做衰。我们人若是无法突破衰的一种自卑,我们就会有严重的自卑感。
    【毁。】就是诽谤。释迦牟尼佛说:当你话讲多的时候,人家要诽谤;当你话说少的时候,人家要诽谤;当你沉默寡言的时候,人家也要诽谤。在这个世间,没有一个不被诽谤的人。也就是说,被诽谤是很正常的事。那么因为他有优点,人家才会诽谤他。若是一个住在龙发堂的人,人家也不会去诽谤他是神经病或是什么,他已经得精神病了,要怎么诽谤?要被人诽谤,也要具有相当的条件,差不多是政治人物啦、出名的人啦,而这个世间人、报章杂志,就是对名人很有兴趣,对这些名人很有兴趣。讲到出名,出名到一个程度就是很麻烦。像我那一天去埔里。那天,我们五点半就众这里出发,去过妙莲法师那里,一开始先去参访常禅法师。常禅法师也是非常自在。他正在闭关,还是跟我们拍照,拿糖果请我们吃,送纪念品。常禅法师本来就是非常慈悲。然后去到妙莲法师那里,他大慈大悲,用丛林的规矩,用丛林的规矩迎接法师,用丛林的规矩。常住的人全部集合,向法师顶礼。我是很惭愧,很惭愧,很不敢当。妙莲长老是一位高僧大德,我看他应该有六、七十岁了。妙莲长老非常慈悲,很疼惜后辈之人。常住的人就请我去见长老,我就先去向他顶礼。去的时候常住全部集合,我吓了一大跳,全部集合,所有常住的人都集合起来,然后大众就向我顶礼。实在很不敢当,承受不起,很惭愧。那时候又正是中午很想睡觉,也没有睡觉。他就一直的赞叹。他说:我希望我们山上的人,能够出现一个虚云老和尚、出现一个印光大师。我现在又想到了。我希望我们这里还能够出一个慧律法师。真是惭愧,承蒙长老这样慈悲这么鼓励我、提携我,我们感觉到很温暖,深深感到长老真的很疼惜我们,我们若是不努力,我们对不起长老,这样才对。不是像那个美国老大,一直批评、一直攻击你。哪有人这样子的?要是说这个年轻人做得不好,就私底下叫来身边:某某法师啊,你要怎么样……好好的教导他。他不是,哪有只会一直批评的?所以一个有修行的长老,他绝对是为了整个佛教,他没有对立法。这是最基本上的修持。若要佛法兴盛,就要僧赞僧。我若是赞叹常禅法师,他就赞叹我。我说:常禅法师,你还欠我一场梁皇宝忏。他说:我记得,我记得啊。我出关之后就马上去拜,拜梁皇宝忏。他现在好像变得比较瘦了一些,不过我看他也没有比较瘦,他进关房后反而胖了一些。我们两人出门坐计程车,人家还说我们是兄弟。跟常禅法师出门,人家还说我们两人是兄弟。我是比较丑,他是比较庄严啦,我算是沾他的光。所以说这个毁,这个不好啦,对佛教总是不好的啦。而这个
【誉。】赞叹这种东西,是比较荣誉,对这个荣耀。这个誉跟称有一点不一样。这个誉是属于一种内在的一种荣誉心,属于一种像是比较要面子的,荣誉、自尊的意思。
    【称】是属于开口的赞叹,这个不太一样。有的人说这个誉跟称一样,我说这不一样。誉,我们要有名誉、要有荣誉,就表示说他的自尊,很爱惜自己,但是自尊心愈强的人,愈经不起人家的伤害。而称呢?就是开口赞叹别人,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称赞如来。一般人就是会动,你一称赞他,他就增长我慢。
    【讥。】
就是耻笑。譬如说我们的五官不正,别人就耻笑我们,或是因为我们的学业,我们的家境,别人就讥笑我们,讥毁。在我一生当中,我最痛恨这种人。瞧不起人家的人,这是我一生所不耻的人。在我的感觉中,我认为在这个世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就算再没用的人,只要他不违法,只要他不造成社会国家的动乱,能够安分守己,我都认为值得赞叹。若是整天都在讥笑、轻视别人,这是我所不耻的。简单讲就是不要伤害众生的自尊心,讲话尽量随喜,不要耻笑人家,不要耻笑别人。【讥】简单来说,永远不见众生的缺点,我们若是见到众生的缺点,我们就会耻笑对方,那么就会影响我们的道业。
     【苦。】想忍耐得过这一项就比较困难了。这个世间的人,能忍耐苦就比较困难了。譬如说他病苦,他就会怨叹,或是说遭遇到艰难的困境。有一次我跟一位居士去看一个很可怜的人,真是足以道尽嫁人的痛苦。这件个案是一位小姐,人是瘦瘦的,不管租到哪里,没多久就被赶走,因为没有钱,没有钱付房租啊,完全是靠救济度日。这位小姐本来是有份工作,结果一条腿被车子撞断了,出车祸把腿撞断了,又带着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读小学三年级,在我的印象当中,妹妹才读小学一年级。出车祸把腿撞断了,根本不能走路,要靠拐杖才能走路,双腿都肿了起来,我去看她时,双腿都肿起来了,肿胀得很厉害,变成了残废,被撞得很严重。脚伤是一直肿胀不退,又没有钱吃药。我去看她的时候,门一打开,家中就传来一阵臭味。一般人看了都会觉得就算是猪在住,可能也还没这么可怜。她也没办法站起来,脚根本不能动,想站起来的话,就得慢慢的靠拐杖撑起来。说一句比较难听的,连大小便都无法自理。她的儿子才小学三年级。或许会问:她先生呢?她先生一开始还很好,后来也变心了,每天就是一直打她,打到她受不了只能躲开,也也只能躲着先生。后来她先生在外面有了女人,两人老是打架,打到最后她不得不离开,也没有办法离婚,就只能离家让先生找不到。本来是独自抚养这两个小孩,后来很不幸出了车祸,腿被撞断之后,一、二年都无法赚钱,穷到什么都没有了。我问她:你为什么要窝在这里?她说:不然我能怎么办?不然师父你告诉我,我能怎么办?你告诉我。我看她家里地上摆满了整堆的药草,也不知道是谁割来给她的,一屋子都是药草。我说:你敷药草有效吗?她说:没办法,我没有钱啊。要是青草让有卖剩的,我就拜托店家,施舍剩余的药给我敷脚,不然也没钱买药。我问她:那孩子的情形呢?两个孩子的情形,老师有来家里看过,连老师也难过得流泪,老师答应要帮助孩子完成小学学业,小学的注册费比较省。我问:那读国中时怎么办?她说:等读国中的时候再想办法,不然能怎么办?想看病没钱,孩子读书也没注册费,租房子欠房租,房东又要赶她走。她说:我有时候真想去死,不过又想到这两个孩子没有人照顾,要是又回去跟先生一起住,她先生又会每天打她。她先生现在也不知去向,已经离开好几年了。我们人若是到这种痛苦、绝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到底你嫁人是想依靠丈夫,或是丈夫要依靠你,都还是个未知数。她的脚肿得非常严重,我叫她掀起来让我看看,掀到能掀的地方就没再往上掀了啦。那条腿实在是肿得很厉害,根本不能走路了。讲到一半时,她刚好想上厕所,那时候也没别人能帮她,我就扶着她去厕所,没办法啊,扶她坐好之后我才退出来。我要离开的时候拿了一些钱给她,我拿了一万元给她,她一直哭,哭了好久好久。我说:这也没有什么,只是一点钱,这一万元你收下来,可以帮孩子买几件新衣。那时候正好快过年了,快过年的时候。我打听到这个消息,亲自去看她,她就是这样一直哭,令人很心酸。所以我们人若是不能知足,我常常说,我们人若是不知足,来看看这些可怜的人,我们就会很知足。也没有房子,丈夫又离开了,自己的腿又断了,孩子读书又没有钱,房东又一直赶她搬家,流落街头又天寒地冻的,完全绝望。我问她:你现在靠什么生活?她说:我只有靠投稿生活。靠投稿维持生活。她会写文章,写一些文章,她的文字不错,写了一些文章投稿,报社就寄来几千元稿费给她做生活费用。我问她:这样够家用吗?要先算好,要省着用啊,今天只可以用三十、五十元,要是菜市场摊贩有卖不完的菜,就去拜托人家送给我,然后叫我的孩子去捡,去菜市场捡菜回来。跟菜市场的伯父、伯母拜托:你卖不完的菜或是烂菜可不可以送给我?就是去捡菜市场的烂菜回来吃。人若是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你要怎么办?你们曾想过这个问题吗?所以我常常说:在这个世间不要瞧不起别人,有时候要是换我们遇到这种情形时,就不是这样讲的。我们人若是轻视别人,是我这一生最讨厌的人。你为什么瞧不起人家?她的情形就是这样,我把一万元拿给她之后,她牵着师父的手,一直哭,哭了好久好久,我也不好意思把手抽回来,就让她一直握着我的手,没办法啊。平时要摸到我这只手是很不简单的,她牵着我,我就让她一直握着手,她是一直的哭,我是想她哭得这么伤心,把手抽回来很没礼貌,手就让她一直握着,她非常感动,很感动。我就拿念珠给她念佛,拿念珠给她念佛,她看到我拿念珠在念佛0:26她说:师父,要怎样才能脱离苦海?我告诉她:要念佛、要念佛。她说:好,我一定照做,一定照你的意思去念佛。我们人的苦,说真的,没有几个人能体会,那是因为我们人还没有吃过很多苦,我们今天一直觉得抱怨,一直觉得不高兴、不满足,那是因为我们过去的生活太快乐了,现在稍微接受一点委屈就受不了。你去看看师父今天举的例子,你去看看,腿断了连吃药的钱都没有,还得去捡青草店的剩药来敷脚,吃饭也没有钱买菜,要去菜市场捡人家不要、削掉的烂菜,不然你能怎么办?你不知足,你觉得委屈,你觉得自己很委屈,你自己觉得别人都欺负我,或是自己觉得:我不应该这么苦命。不要这样想,你冷静。所以说我们很富有,是因为我们不是很多钱,而是因为我们要求得很少。你要想一想,你冷静的想想,这么可怜的人,她还是一样过日子啊,那么我们今天还有时间来拜佛、听经闻法,三餐能过得去。够了,这样应该要很知足了。这个苦,遇到的人,一般没有几个能冲破的。
    【乐。】就比较有办法了,但是乐时就迷了,容易迷失。
    【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你若是面对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八风都吹不动你,能够定下来,很痛苦时,你也不会怨叹;很快乐时,你也不会迷失。虽是凡夫,即入佛位。
    【何以故?菩萨戒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这个戒是包括一切定与慧的意思。众生若是受佛的戒,当然定与慧就存在。若是有佛的智慧、有佛的定、有佛的戒,这就入诸佛位。
    【得如是者。即名解脱。】解脱,这就是解脱的人。所以戒者解脱心。解脱之心叫做戒,能得自在叫做戒,不是外表。受佛之戒,心得自在,纵横无阻,无障无碍,这就是真正持戒之人,即名解脱,
    【亦名达彼岸。】达彼岸就是了脱生死的彼岸。
    【超六度。】超六度,也就是完成了这个布施、持戒、忍辱……般若,这六度。
    【越三界。】跳出六道轮回。是
    【大力菩萨。】你是很有力量的人。是
    【无量力尊。是大丈夫。】因为你不受一切影响,你永远是这样。
    【问:心住何处即住?】我们的心到底要放在哪里安住呢?
拿笔划起来,下面这一句要划两条红线,划三条红线也不要紧,因为所有的修行就是在这一句话。
    【答:住无住处即住。】住,第一个【住】字叫做安住。安住于无所住之处,就是于此安住下来,就是安住于心无所着。那个无所着,就是我们应该安住的地方。这句话要注意听。住于无所住处,这样就让心安住下来。我们一般所说的安住,是有一个目标、有一个定点。没有,没有定点。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住于无所着之处,这就是我们应该安住的地方。
    【问:云何是无住处?答:不住一切处。】不住一切处。注意。一切处就是时间跟空间的交会,叫做一切处。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环境,你完全无所着。
    【即是住无住处。云何是不住一切处?】什么情形叫做不住一切处呢?什么情形叫做不安住于一切处呢?
    【答:不住一切处者。不住善恶。】不要认为我在做善,别人在造恶。我们就想:他负他的因果,跟我们的因果没有关系。不要执着善,也不要执着对方是恶。下面。
    【有无】这是对立的名词。不要执着世间所有的形相,也不要执着一切无的东西。你说:我修行已经修到无相了。你又执着一个无相,还是变成有。或是说我身上没有钱,我一直告诉人家:我没有钱,我很可怜。这样你也是执着无。执着无,也同样是一种执着。
    【内外】也不住。内就是内心的起心动念。【外】就是能让我们安住的外境。内是指心,外是指境,简单来说就是心、境不着。【内】就是我们内心的起心动念,一切念无所着。
    【中间。】中间是实无中间可言,方便说称为中间。没有实在的中间这个名词,因为有左右两边,才有所谓的中间。
    【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不执着一切法是空。因为当相即道,事相不坏理体。这个空就是属于理,不安住于空理当中。也不住不空。不空就是事相。也不要执着这个外在的事相,不空就是事相。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也不要执着理,也不要执着这个外在的事相的不空的东西。所以说:不住空,亦不住不空。
    【不住定。亦不住不定。】如果我们在修行,修到某一个阶段,我们觉得心很清凉,很安祥,我们就起一个欢喜心:我已经修得很不错,我现在的心很定了。那也是一种执着,也不能住,就是不能执着于一个定。你执着定,就是认为自己很有修行,修到很有心得,感觉心可以定,已经不受到影响了,连那个念头也不可以有。连认为我修行已经得定的念头也不能有。也不住不定,就是一直执着不定。譬如说我们的心散乱,也就一直执着,一直恨自己:我怎么这么没用?我怎么这么没用?我为什么不能定下来?我为什么不能定下来?那个也是痛苦。所以不住不定,连那个不定也不要执着。
     【即是不住一切处。】下面划起来。
    【只(上面竹下面固)不住一切处。即是住处也。】答案就是在这里。就是这个【不住】两字,这就是我们安住的地方,答案就在这里。而我们今天为什么会痛苦?你就是有住啊,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孩子读书的成绩差,你就一直希望孩子功课好,可是孩子不听我们的话。有住啊,住于孩子身上。你有住,你就有烦恼。今天你有很多钱,你就会想:我现在很有钱,大家见到我都尊重得像老大,要尊重我三分。有住,住于自己有钱。我今天很有自卑感:我长得这么丑,幸好文殊讲堂还肯让我来,幸好师父不会瞧不起我。有住,住于什么?住于自卑感啊。或是认为自己很厉害,叱咤风云,不可一世,总是瞧不起别人,有住,住于骄傲啊。我们人若是有住,骄就随之产生,应该无所住,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那么就无所住。我一无是处,没有什么优点,无所住。人家说:法师你很了不起。没有,你比较了不起,大家都很了不起。所以这个不住一切处就是住处。所以我告诉诸位,想要修行,只有两句话而已,两句话而已。若是真的想修行,一句就解决了,这就是我们应该安住的地方。
    【得如是者。】你若是能做到这样。
    【即名无住心也。】这就是无住。那么【无住心者是佛心。】要划起来。你若是想了解佛的心,就是一切无所着,放得下,而且是真正放得下的人,真正放得下的人,这才是了不起。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慧律法师主讲(二)
>>金刚经决疑——憨山大师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