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口常开居士(马老师)

QQ 1819547340

安心(吉吉) 

QQ 46382004

如是:QQ 3982541

怎么理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发布人:admin 发布日期:2016/9/24 7:12:35 浏览次数:725

      问:马老师请您讲下怎么理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答:阿弥陀佛!各位护法菩萨、各位师兄,大家晚上好!我们来看看今天的题目,一起探讨探讨。


    是,这句话最近很时尚,快成老生常谈了。不过多数讲这句话的人,理解程度都停留在人事物的表面上了。极少有人,在深刻去解悟一下。我们这里的师兄,若感兴趣,真的可以深入了解下去,就这八个字,悟了,也可以明心见性呀。


    人们习惯依文解义,若只能按照自己的立场去阐述这句话,真的会令三世佛冤呀。透过文字相,就不能离开人心而说了。

    第一、不要把“初心”,理解成学佛开始时,发的心。有开始,有终结的那个心,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如果一个人认识世界,总被过去、现在、未来局限束缚住了,一辈子也见不到真佛。为了搞清楚一个人事物的规律,人们往往会人为地划分出来一个时间、一个范围,这样本来是为了集中精力,有针对性地区别这一事物和另一事物的不同。但是不要被这种人为的设置障蔽住外面的真心。


    人的心本来就有扩大和缩小功能的。当人们过于执着眼前的一切,就丧失了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世尊为了打破人们自己设下的牢笼,用过去、现在、未来的概念,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问题。当人们懂得这个道理,不再见钱眼开、心随境转时,三世也不出当下一念。能扩大能缩小,也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也可以说对待问题要辩证思考。

    所以说学佛,就是开启人类的大智慧,可以说人类辩证思维的能力,在释迦佛的时代,就已经达到巅峰了。


    第二、外面的真心,因其不生、所以不灭;因其本自清净,所以无所谓净与不净了。这个是我们的本然真心。一定要用语言说,就是无所有、无所得、无所求、毕竟空的境界。面对一切人事物——不空;不执着、不住相——空;随缘启用、空寂灵知——毕竟空。如果我们修行人,每每遇到难题,都用心去感悟一下。哪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算死,也不过是个假象。人若是连死都不怕了,就已经往生了。


   “方得”,是刚刚好的意思;“方得始终”,是了生死的意思。面对困难、难题的当下,就有起死回生的这种智慧和力量呀!要会用。就算面对一个死去的人,你当下怎么看?一念觉,就是明白没有生,哪会有死?生死是去换件衣服,想得明白,跟着就是愿力起作用,乘愿再来救度生生世世的父母亲人。同样,面对一个去世的人,一念迷,说:哎呀,这个世界太苦了,千万别再生成人了,去天上享福去吧。这要看去世的人积没积那个享福的因,就算生天,也要严格行持五戒十善,这个都做不到,就想升天,基本也是妄想。


    再说六道中,只有人道可以成佛,你不劝他回到人间奉献,智慧如何圆满?功德如何圆满?愿力如何圆满?凡夫看这个世界就是苦难重重,可是十方三世诸佛看这个世界不异于极乐净土,所有的觉者都是在五浊恶世成就的无上正等正觉的。综上两点,认识了我们的初心——本来面目,就叫见佛,就可以在接触大众的过程圆满我们的智慧,超越今生今世的命运了。修行人不要忘记本来面目,就能直了成佛。  

   最近媒体上有说  共  产  党不要忘记建党时的初心。那什么是共  产  党的初心呢?消灭   私   有  制,消   灭   人  剥  削  人、人  压  迫 人的 反  动  腐  朽制度;建立人人平等的公平、正义、祥和、人关心人,人爱护人,人帮助人的   共  产  主  义  社  会  制  度。只有  公  有  制才能达到无所有、无所求、无所得的崇高境界。


 

    佛友:马老师,怎么样能离开生活的苦恼呢?我每天活的都很痛苦,郁闷。


    答:所谓的苦恼,是我们对人事物的错误感受。以前说过,两个人打架,被对方打到了,身体上出现的淤青、乌紫,我们的心会百倍痛苦,一定要去状告对方伤害我们了。可是若去做按摩,尤其是去拍打拉筋疗法,尽管被打的乌紫,不但不会状告,还感谢人家,还得乖乖付给人家钱。可见,前者感受到的痛苦,是他自己的心造出来,后者感受到的享受、去病,也是他的心造出来。就是心的一种感受,你认为苦,就受苦;你认为快乐,就不苦。


    心制造什么感受,自己就必须去承担什么感受。你的心造出来——我吃亏了,我受气了的错误感受,那你就承受吃亏、受气的果报。你若明白心的作用了,自己把错觉能颠倒过来,心就感受不到受气,相反还会认为多积德,一定有好报。人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自力更生的志气,就会活得窝囊。


    这个社会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不少年轻人没有受过  毛  泽  东  思想教育。从小受溺爱,吃垃圾食品、玩游戏、不接触社会、不跟父母沟通,养成了脆弱和听不进意见的坏脾气,走上社会又吃不了苦,肩上也挑不起来担子,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会去理解同情别人。时间长了,人就颓废了。若能走出家门,多接触社会,多关心国家民族的未来,不怕吃苦,顽强努力做事,那种不好的心态就能转变过来。好了,这个问题就说这么多吧。


   问:感恩老师慈悲讲解!



>>怎么看十法界
>>白天短,黑天长,受苦人民盼太阳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