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口常开居士(马老师)

QQ 1819547340

安心(吉吉) 

QQ 46382004

如是:QQ 3982541

《无量义经》中有“初、中、后说,文词是一,而义各异”的真实义

发布人:admin 发布日期:2016/4/8 21:08:31 浏览次数:652


    问:以前我们讲过《无量义经》,为什么佛祖说:初、中、后说,文词是一,而义各异。为什么三转法论,讲同样的问题,而众生得到的利益,有所不同?



    答:大家经常一起交流探讨,明显感觉师兄们的水平,有很大提高。问的问题,越来越像修行人了。



   《无量义经》的确是这样说的:初、中、后说,文词是一,而义各异。先给师兄们分享一个参学经典的原则吧。学习经典,无非找到里面最核心、最要紧的宝贝,然后运用这个宝贝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这一点大家不会怀疑吧?




    其二、要想准确找到这个宝贝,或者正确运用这个宝贝,先发起无上菩提心,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样才能理解智者的心,也就是明白佛菩萨的心。如果不发愿,我们自私自利的心里一片黑暗,根本接收不到智慧的光明。



    其三、心发了,境界提升了,还需要能够还原世尊当初讲法以及众生闻法的特定历史环境中,这样就能全面了解诸佛菩萨救度众生的大慈悲心了。当下我们进入了诸佛境界的同时,还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见到佛法的妙用了。



    其四、学习佛法或者说学习真理,并不是一字不漏地照搬,并不是做个播经机,一直重复别人讲的道理。而是要脚踏实地运用这个真理(宝贝),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我总说佛法是活的,般若智慧是活的,可惜没有几个人能明白这话的真实义。



    很多人死抱着古人的说法不放,或者死抱着一个所谓的法理、法门不放,其实都是从一个执着的深渊,跌入另一个执着的深渊了,根本不是在学习真理智慧,更不要说运用真理智慧去解决现实问题了。这四点以前也讲过,希望大家好好体会。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问题,世尊一生三转法轮,初、中、后说,讲的都是苦集灭道,但初闻法的人,是什么情况呢?是讲给修苦行的憍陈如等五个人。因为要建立起轮回一说,大家接受了一切众生都有六道轮回的这个观点,才能讲如何跳出轮回的修行方法。




    当时人们不明白“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规律,被人世间的所有假象迷惑了,以苦想舍苦,只能招致更大的苦。这五个人曾经都跟着世尊在雪山苦行,他们认为苦行,才能让自己的身心解脱。看到世尊放弃苦行,他们非常怨恨。世尊主动找到他们,告诉他们我已经找到出离人生苦难的智慧和方法。同时让他们观察五蕴空不空,当他们领略了五蕴皆空的奥妙时,就发心跟着世尊学习了。




    随着这五个人跟世尊学习,也有更多的人向世尊请教问题,大家通过对四圣谛法的解悟、修行,都不同程度获得了内心的清净,也就是得到了不同的果位,有的人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阿罗汉、有的达到阿那含,总之都对世间法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不会再去追求人世间名、利、色、欲望享受了。但是这些人还没有达到诸佛菩萨不为自求安乐,一心救度众生的境界。



    随着僧团的不断扩大,随着修行境界的不断提升,一些达到一定境界的修行人,又被这些境界的名相所束缚住了,他们非常在意自己是不是已经达到四果圣位了。为了破掉他们的执着,世尊在灵鹫山二转法轮,强调的是空性的重要意义。人们住在某个境界中,本身就是着相,着原来的世间相固然不能解脱,执着所谓的清净相,同样也不能获得解脱。




    人们的思想几千年来,其实进步的不大,不是极左就是极右,很难心性不二之解脱正道。所以《金刚经》阐述的道理就是说:“菩萨通达无我法,如来说名真菩萨。若人着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绝非真菩萨”。还是苦集灭道四圣谛法,但宗旨是破掉众生知见。



    如来世尊,善能观察一切闻法众生根性,都是应机说法,为了就是把人人具足的大乘菩提心引发出来,带领大家入佛知见。凡夫处处执着,总想比个高低,凡事都会我字当头,自己的知见(业力)起作用,所以必须破掉众生知见。




    释迦佛的本怀,就是所有的众生都能成为他那样的人。他也是为了这一大事因缘,才八千次住世,开佛知见。但是众生的心量大小不一样,都听一句话,但理解的能力有差别,所谓的理解能力强与弱,差别在哪里呀?大家说说。



    甲:在个人根性不同。


    乙:在心量上。


    丙:心性,什么心就会思量什么事。


    丁:在心量大与小。


    戊:发心不同。


    己:在愿力的大小上。


    答:就看看能不能真正深入一切人民大众之中,承担起救度众生的重任!!!


             

                一切烦恼苦,皆因自私行。


                能发利人心,解脱正道中。


                清白及干净,四大必须空。


                娑婆走一回,一切皆无争。


                佛说四圣谛,解民颠倒中。


                无我妄认有,名利令心蒙。


                死抱我不放,垢心实难明。


                心迷必追法,执法坠深坑。


                量小难成器,怎把正法弘?


                劝君多惭愧,普贤正道行。


                安住真实相,慈悲是真宗。



    世尊最后八年所讲唯一成佛的大智慧,用莲花来比喻色与空的辩证法。直言说,就是触而不染,即不是躲进深山老林的独自清净,也不是入世则迷名利色的随波逐流。知道一切众生的烦恼、痛苦的因缘果报了,不被众生心所呈现的假象包括善、恶,所迷惑,都能自觉觉人,把大家领到万众一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解脱正道上来。




   《无量义经》是一部开启无上智慧的极为重要的经典,有缘的师兄,好好解悟,不要白白荒废了大好时光。这个问题就说这么多吧。



    问:感恩老师慈悲教诲!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与“若失次第,皆属魔业”,“直了”中该如何理解“次第”?
>> 为何以为明理了,却遇事不过关?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