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口常开居士(马老师)

QQ 1819547340

安心(吉吉) 

QQ 46382004

如是:QQ 3982541

浅解法藏比丘第十八大愿

发布人:admin 发布日期:2016/2/3 20:00:49 浏览次数:802

    问:马老师!等您有时间谈谈对第十八大愿的认识吧!感恩您!


    答:感恩这位师兄给了一次认识学习领悟这个“第十八愿”的机缘。不过要想全面正确解悟这一大愿,还要把《佛说无量寿经》的缘起了解一下。


    此经的缘起是世尊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诸大菩萨等聚,尊者阿难见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于是请问世尊其中之缘故。世尊即为阿难与大众,说如来殊妙容光之因。


    过去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住世教化众生,有位国王弃国出家,号曰法藏。法藏比丘请世自在王如来宣说诸佛庄严清净之行。也就是说法藏比丘请是自在王如来宣说要成就无上佛道,应该怎么样去践行诸佛菩萨的因地清净之心行。


    如来为其广说二百一十亿佛刹,以神通力令其得见,法藏比丘发愿摄取二百一十亿佛刹庄严之行。也就是说是自在王如来为法藏比丘及诸大众讲述了无量无量诸佛菩萨成就的庄严佛刹。在讲述的过程中法藏比丘如实见到这些佛刹,法藏比丘立即发愿也要向成就佛刹的诸佛菩萨一样去时间落实。摄取是如实按照那个样子、那个过程去做。举个例子就可以更好理解了,师父给我们讲了“心能转境,则同如来”,那我们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去落实,当我们的心清净一下了,心量稍微大一点了,慈悲心、感恩心、恭敬心都见到一些了,就要更加深入地明理,好好把师父讲法的真实义和学佛的真正目的搞明白了,然后再去和一切众生的接触过程中,再去落实、用事实来检验我们学到的是否究竟。这也是毛主席说过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的真实义。这也是六祖大师讲的“说通及心通”从理上明白的话,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内心不在有任何的障碍,必须要由实践的证明。


    法藏比丘用了五劫的时间,去证取、实践。在所行圆满后拜谒世自在王如来:世尊,我已经完成了庄严清净佛土的实践。佛说:已经实践证取了,你就说说怎么实践的,经过实践检验了,也适合给发心修行的大众讲述了。于是法藏比丘就讲了他遇到不同障碍时,是怎样发起愿力的,总结了其中四十八大愿,归纳了成就修行的经过。


    这里有几点很重要;如果我们不能还原世尊殊妙容光与法藏比丘的四十八愿之间的关联,就搞不清楚《佛说无量寿》的真实义了。


    第一:《佛说无量寿经》中的无量寿,是指一切众生的本来面目,指真心、指自性,法藏比丘闻是自在王如来开示佛性,当即明见心性,见性成佛,但还必须用五个劫的时间,去摄受、证取,也就是还要在与一切众生的接触中经受检验。在漫长的实践中,法藏比丘凭借不可思议的愿力完成了实践任务。


    第二:四十八大愿是法藏比丘在摄取二百一十亿佛刹的过程中,不断以愿降服诸魔怨的,这也是以愿力成就佛国净土,此净土即是净心。


    第三:法藏比丘愿愿都有“设我得佛”之句,这个“设”很有深意,不要单纯理解成假设我得成佛果,依文解字三世佛冤呀!!!也就是说,在和一切人事物互动时,法藏比丘第一念,永远都是以佛菩萨的标准要求自己,而绝不是“我字当头”自私自利的为自己建个安乐窝,“设我得佛”是以清净心入诸佛庄严净土,一如我们入党宣誓的道理一样。


    第四:世尊的殊妙容光是内外一如的法身、报身、化身的圆满象征,阿难本来是问世尊原因的,世尊却讲述、描绘了一位发过四十八大愿去修行实践法藏比丘的修行事迹,因为法藏比丘、法藏菩萨、无量寿佛三个不同阶段的发心和实践,而成就了究竟涅槃,也就成就了一切如来共同的殊妙容光……


    第五:世尊所讲的经典就是到达如来境界的路径(地图),但要前后联系起来,绝不可以断章取义,要谨防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六:浅解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法藏比丘在与一切有缘众生接触过程中,其清净觉悟的言行,影响和净化了十方众生的心灵,他们也发下同法藏比丘一样的大愿,他们愿意生起这样慈悲一切众生的菩提心,哪怕他们只有十念,这样的发心有十次,我都愿意帮助成就他们这样的愿望,如果不能帮助到他们成就,就不会自己先成就(因为人我一体故),当然有些众生虽有过发心,但是不能一直坚持下去,中途犯下五逆重罪或者又去诽谤这样的实践修行,当然就没有成就了。


>>学佛是大丈夫事
>>怎样理解依法不依人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