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六祖坛经》里面有一偈子:“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马老师您在《坛经》浅释里面没有细讲,能否在群里给大家再讲一讲?
答:这首偈语是五祖的传法偈。“有情来下种”,是说我执不破的话,做什么都有所希求、有所获得,就是没有离开有为法的范畴。这对二乘修行人来说,也无可厚非,但若是大乘,则还有个尾巴。起心动念就是“下种”,面对一切人事物时,虽然内心了了分明,但不去分别,就是离相清净了。比如,年底回家过年,有人给父母买衣服,有人买首饰,大家买的东西不一样,但孝心是一样的。真爱孩子的父母不会分别谁买的贵,谁买的便宜,这就是平等心、慈悲心。但也不是不识货,不知道哪个贵,哪个便宜,只是不分别。有分别了,就是撒下种子了,缘分成熟的时候,一定会有果报的出现,这叫因地果还生。内心了了分明,但又不生妄想,能离相,这叫转念,也叫清净。
“无情亦无种”,不是没有感情叫“无情”,这个“无情”是没有私心,没有自我的执着,也就是达到忘我的境界。忘我的境界就叫净土,叫极乐,叫往生。修行人把小我转成大我,把小爱转成大爱,把私情转成慈悲一切众生,就是“无情亦无种”,“三轮体空”。
“无性亦无生”的真实义,就是《华严经》佛说的“一切万法皆无自性,以何为自性,以心为自性”的意思。说万法没有自性,就是说一切人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缘激发出来的假相,都会因时因地变异,所以不必执着。既然明白一切万法都是假象,还会起心动念吗?假的还有什么必要分别呢?一定要去分别,就是不明白。比如:对一个正常的人来说:这个电线不能去碰,会出人命。正常的人就不会再去亲自摸一下试试。或许有淘气的去碰,还就真有危险了。
诸佛菩萨苦口婆心,就是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有哪些不可以碰,有哪些必须去做。你信了,就是有福气的人;不信谁也没有办法,那就只能“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了。六祖的这首偈,说到底就是一个“转”字。
阿弥陀佛!不妥当的地方,请菩萨们指正。
问:马老师啊,师兄们还是割掉尾巴,修无漏的大乘佛法的好!大爱无我,才有永恒的“我,对吗?二乘佛法毕竟不圆满对吧?
答:师兄说的好,见地真实,难得!
《法华经》佛说:“佛法只一乘,无二亦无三”。二乘是方便接引,大乘才是诸法实相。要究竟解脱,必须树人我一体,自他不二之正念。
问:坛经里“念念无间是功”作何解释?
答:“念念无间是功”的真实义,是告诉我们真正的功德,是本来具足和圆满的。只要我们不着相,心不住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两边,当下的正念即可涵盖十方三世。“念念”,前一个“念”当出现面前的事物,后一个是当下的“觉”。当下一念觉,无始劫也可以成为一念。“间”是间隔、间断,一分别过去、未来就间断了。不分别,即因即果,转因转果,转果转因,全凭当下的灵觉之性!微妙难见,却真实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