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马老师带我们一起认识和学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真实义!
答:这个问题提的好!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给真正的革命者、合格的共产党员们,开出来的甘露法药。既然说是法,就需要在实践中运用;既然说是药,就得高高兴兴吃下去。谁能在实践中消化吸收运用自如,谁就能战胜自己和一切敌人。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求学、治学的态度。用佛教的话讲,就是“五蕴皆空”的豁达心境。“谦”是趴下、低调、平和;谦到什么程度呢?直达空性。“虚”是空性。无所有、无所得亦无所求,特别是不求任何回报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凡夫心已经转成觉悟心。谦虚对治的就是骄慢、狂悖。当然了,嘴巴上说说谦虚容易,心口如一地谦虚,就不容易了。
只有包揽天地的人、虚怀若谷的人,才能谦虚。自以为是的人,只能做个谦虚的样子来装谦虚。狭隘、自私、计较的人,绝对谦虚不了,因为内心有伤,他人一碰,自我执着就不由自主地流露。谦虚的人总能赢得人心,就算历尽千辛万苦也不会怨天尤人,这都源于平等对待众生的真心。平等本来就是真理,因为符合真理,人就高尚起来。无我的人一定谦虚;我执未破的人,也可以尽量做到谦虚,因为骄慢实在没有什么好果子吃。“慢”的意思,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轻视心。当年毛主席发下这样的号召,就是提醒共产党员,不要被眼前的一点成绩所迷惑,不要被人民的称扬所迷惑。人心的确很微妙,不容易察觉,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稍有放逸,会招致灭顶之灾。对人民大众的一念轻慢、欺慢之心,就背离了共产党的党性。我们说学习佛法追求觉悟的人也一样,稍有一念的轻慢之心,早已经背离了修行正道。所以时刻都不能放松警惕!
“谨慎”,是形容人的言行,以真理为标准,经过慎重思考,不是那种自我为中心,草率行事的态度。人为什么需要谨慎?一是对真理有敬畏之心。缺少了对真理的恭敬,行事就会草率。追求真理的人,对一切万物苍生,都有恭敬、感恩的心,自然不敢怠慢。我们说,任何的人事物中,都有可学的东西。抱定了学习的态度,就能克服自以为是和草率的言行。
我们再说“戒骄戒躁”,“戒”是戒除,就是戒律不允许的意思。不允许我们骄傲,看不起别人;不允许我们心浮气躁、毛手毛脚。不用说修行人、革命者不允许骄躁,就是一般人,遇事骄狂、悖逆、浮躁、轻率,也会一事无成的。
人的内心具足种种魔性,稍不留神,就会跳出来作乱。骄狂、傲慢、悖逆、浮躁、轻率都是经常会犯的错误。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我们:不要被一时的胜利、成绩,冲昏了头脑。他们那一代人毕竟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一定的、卓越地奉献,多少有点儿骄傲的资本,但毛主席还提醒大家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因为毛主席是要成就顶天立地的巨人(英雄)、(菩萨摩诃萨),不是要满足几千年来人们追名逐利的“万户侯”心态!可惜,能解悟毛主席这份智慧的人不多;相对之下,我们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没有对国家、人民付出什么的人,哪里有什么可骄傲的资本呢?
现在社会上的人们,情志病的不少。究其根源,就是骄慢导致无明障蔽真心所造成的。我们群里的各位师兄们,也学习了不少大乘经典,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无明骄慢,扫除了多少?让记住毛主席的另一句话吧——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大家应该发心发愿:痛改前非,生生世世按照毛主席指引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明大道走。只有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觉悟,才能内降虚妄,智光普照。
今天这个问题提的好,我也谈了一点看法,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去运用。我们也来比一比,看看谁改得彻底。
问:感恩老师慈悲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