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为什么修善法还是魔业?
答:这类的话题,交流过多次了,回答你八个字就可以概括了——因地不正,果遭迂曲。菩提在滚滚红尘中,透过一切现象,见到菩提心是回归我们的本来面目,也是我们全部人生价值和意义所在。离开了这个根本,那还能算觉悟吗?离开了这个根本,都是形式上的粗善、假善、伪善……。
举个例子说:医者父母心,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看病不看钱,不能为了钱而看病,不能钻在钱眼里。离开了医者父母一样不求回报心这个根本,医生把病人当成为了挣钱的对象,那还能叫医生吗?一个医生,一辈子总会做几件好事,总会动动恻隐之心,就算做过、就算动过,也不是白求恩那样的医生。当然,医生也是人,也要在社会中生存,也应该挣钱,在为人民服务中合情合理挣钱养家糊口,无可厚非。有好的社会制度,就能让医生各个成为白求恩;没有好的社会制度造就和约束,医生内心的贪婪被调发出来了,就被百姓叫“白眼狼”了。
人的心很微妙,心造恶就受恶报,心造善就受善报,这是又是一层意思。往究竟说,心也是影子,并不真实。不思善、不思恶,中道也不住,一切不着,又不是稀里糊涂,空寂灵知,这个才是清净无染的本性。若把什么都不执着了,却抓住个“心”不放,仍然算不上清净。不认清真假,就是盲修瞎练。
历代的祖师大德都倡导明见心性。真发菩提心,就明白了利他无我的本性,也只有终生为达到或安住这个境界奋斗,才是修行人(革命者),人们也才能从各种束缚迷惑中解脱出来。自己不去悟,再听一万年,也理是理、事是事,画饼不能充饥。大家一定要警惕、要反思、要反省。
现在全世界和我们国家,都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人类到底应该奉行平等、互助、无私、利他的准则,还是奉行强权、自私、剥削压迫别人的准则。这些都是关系全人类前途命运、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大家应该多关心社会,这也是多发菩提心。学佛人若整天离不开陈芝麻烂谷子、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算修什么善法,做几件好事,也是魔业。没有种觉悟的种子,怎么收获觉悟的果实?心量太小,难成大器。
我管不了别人,就只能真心实意,发自赤诚地做点儿事,说几句心口如一的话。有缘的,能听进去,是你们的造化;听不进去的,我也无怨无悔。
今年看夏令营表演节目,很有感触。不少孩子上台表演、唱歌,从头听到尾,就是两个小孩子唱“一颗一颗小星星',还有老奶奶、阿姨队唱的一首歌,是一句一句、明明白白的,剩下了都唱的哼哼唧唧。这个社会怎么了?看来我都老土的掉渣了。这些哼哼唧唧的歌或许有唱法技术的高超之处,或许突破了什么技巧、难度;但不过是宣泄内心的空虚和无聊。孩子们都爱唱,说明了什么呢?无数革命先烈牺牲自己,就为了让后代唱这些靡靡之音吗?哪里有一点点儿正能量呢?
问:我还没有出家,因为我现在没有能力度众生,吃不了十方供养,我现在都这样住了一年多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样安住下去,还是该怎么的?
答:师兄的发心,有点意思,真菩萨的心中,自己跟众生,哪有区别?若说不一样,就是应该比众生付出更多奉献,而不是吃供养!!!
问:可是出家了,吃用都是十方供养的,如果没有能力度众人的话,就欠十方众生的呢?
答:出家了也有手有脚,不能自食其力吗?出家不是找个养老院,为什么靠别人供养;自己吃饭都成问题,又有什么智慧去度化众生呢?不是给大家说几句冠冕堂皇的话,就叫度众生了。出家是依智慧断烦恼,自己的烦恼没有断,怎么引导别人断呢?
…… 与其说随顺,不如说怕没有地方吃饭。随顺没有正知正见的假理,本身就是假理的一部分了。不怕死、不怕苦,只追求真理。这个发心好。关键是你把有形有相的寺院当做净土了。好教材,正交流忘失菩提心的事。
问:就是,所以我不敢,因为就算出了家,也不能按照经典来办,现在住这个寺庙,还没来,就在梦里去了好多次,好怪.
答:行了,不要故弄玄虚、搞得神神秘秘,一点都不怪,不要自我迷恋,一切都是自心自造罢了。学习真理就是脚踏实地,去践行诸佛菩萨的教导,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比如;有人用力击打了一拳你的眼睛,当时你眼前必然冒金星,只有你自己清楚冒金星的这个境界。别人是看不到金星的。但是,就算你看到金星眼前晃了,那也不是真的,因缘和合的假象罢了。
问:本来以为这个寺庙和我有缘,是我出家之地,可是一年多下来,听净空老法师很多经,就发现很多地方都是不相应的,就犹豫了,如果我今生不能出轮回,就白活了。
答:师兄你没有读诵过释迦牟尼佛留下的大乘经典吧?
问:听过净空法师讲过些,《无量寿经》读得比较多一些。
答:哦,那就利用宝贵的时间,多学习一下释迦牟尼佛留下的大乘经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