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若有一人不脱苦,自己终不取泥洹”,有好多人问这个问题了,在学习资料上面,感恩老师慈悲解答。
答:阿弥陀佛!各位菩萨、各位师兄,大家晚上好!我们先来交流这个问题。师兄们对“泥洹”这个词,可能不太熟悉,我们简单地说“泥洹”和“涅槃”的意思相同。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和这一句的含义是一回事。还有共产党员发愿:“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意思基本都是一样的。释迦佛说:“不能为一切众生找到出离忧悲苦恼的智慧,宁碎此身,不起于坐”。其中的内在意义,基本都是一回事。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大愿,其核心内容都是一样,古今中外,无有例外。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时代不一样,所用的名词、文字不一样,但是那股劲、那个心,都是一样的。
大家都知道,佛门有开悟的《楞严经》,这个说法。要是我们好好解悟了这句话,就相当于开悟了。对于这句话,师兄们可以交流探讨一下。
大家还记得《楞严经》的缘起,是阿难尊者遇到摩登伽女,双双坠入魔窟,后来二人被文殊师利菩萨带回精舍,为了解开众生轮回,生死不住的根源,才七处征心,八番辨见。说来说去,都是从人们的自身认识自心,从妄心认识本然之心,一直到认识万事万物的规律,也就是我们说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等等。
《楞严经》并不是一天就讲完的,在揭示这个因缘果报的过程中,无非引导大家转贪嗔痴为戒定慧,转人身心的烦恼为道用。世尊怕修行人,执着各自修行的境界,直接讲出来不持戒而修定修慧,会出现五十种阴魔境界,警示后人千万不要误入歧途。指明了修行四种清净明诲的重要性,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图便宜、抄近道,而是要明理修行。在生活实践中,遇事时善用其心、心能转境、学佛做佛。要以佛菩萨为榜样的话,离开了广发菩提心,追求最上乘的真理,是根本不能成就的。
大家真正明白天天照镜子,越看越爱的这个镜子里的“我”,如此不真实,男女之间的情感是最容易迷惑心智的,再遇到男男女女的时候,心如止水,波澜不惊,才算有了一点定力。修行人必须要个执行戒律,“戒”是正顺,解脱之本。能持戒、不放逸,则能智慧流露,否则卿卿我我、恩恩爱爱的胡思乱想之下,怎么会有利他无我的大慈大悲呢?
世尊早就洞悉人心爱占便宜,不想严格持戒,就想通过有形有相的外在打坐、参禅、观想等等有为手段,获得本然智慧。不想认真持戒,就想获得辩才无碍的境界。所以,反复强调,心能转境则同如来。强调的就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出水才见两脚泥,遇到人事物的时候,不再被美色诱惑,才算功夫到家。阿难博闻强记,过目不忘,知道的名词最多,但是遇到摩登伽女,立刻头脑发昏。昭示出来的道理就是光说不练,没有用!阿难尊者明白了原来自己学了半天佛法,关键时,派不上用场,还是在事相上磨练,要想过关,愿力才是出发点。
以前在跟师兄们交流时,多次重复过:凡夫都是业力成就的,佛菩萨都是愿力成就的。这句话希望有缘的师兄,再好好悟一悟。
为自己修行,想得到什么什么果,往究竟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本来无一物,怎么会得?若是方便接引众生,说得个三法四果,那都是如来智慧引导性的。心量有限或狭隘的人,一下子接受不了无所得、无所求的教法,只有大菩萨才能因为心量广大,不求回报,能闻究竟了义之法。
阿难发愿也像诸佛菩萨一样,誓于五浊恶世,行菩萨道,如果有一个众生沉坠恶道,自己绝不独享寂灭之乐,一定回到世间,救度众生。感恩提问题的师兄,感恩诸位菩萨护念,感恩师兄们一起交流!
问:感恩老师慈悲教诲!